丁宁:最硬核的活法,是一刻也别停下

发布时间:2019-11-12
 

没有极致的热爱
就无法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青年100 x 丁宁


谈起丁宁,想必喜欢乒乓球的人都不陌生。

这个自信乐观的东北姑娘,10岁就当了北漂,孤身一人来到北京闯荡;

13岁进入国青队,15岁入选国家队,她是中国女子乒乓球史上第5位大满贯得主,继张怡宁、李晓霞之后,国乒的另一位旗手人物;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她力压群雄登顶巅峰。

 

在球场上,她挥洒汗水,用一场场胜利去征服对手。


在为国家荣誉拼搏的同时,也为自己摘得累累硕果。


二十多年的乒乓球生涯,这个姑娘用自己的坚韧和球技征服了对手,也征服了观众。


在荣誉和掌声中,她一刻也不曾停下自己的脚步。

 

冠军梦的萌芽
 

1990年6月20日,丁宁出生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她的父亲是速滑运动员,母亲是篮球运动员。


体育家庭的良好氛围为后来丁宁的成功埋下了一颗生长力十足的种子。


小时候,母亲工作的地方在一个体育馆的楼上,那里有一个乒乓球馆。


有时丁宁被妈妈带到上班的地方,她经常跑到乒乓球馆里和那些跟她年龄相仿的小孩们一起打球玩耍。 

“其实以这样一个方式去打乒乓球,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真的从那个时候一直延续到现在。”

多年后丁宁说到:“很多时候,把热爱之事做到极致,即是伟大的成就。”



如果说开始打球是源自童年时的游戏,那么她后来进入北京队的方式,则可以归功于“巧合”。


9岁的时候,丁宁参加了一个全国性质的苗子集训。


当时北京什刹海男队的主教练甄九祥观看过丁宁的表现后,讶异于这个姑娘十足的拼劲。


他问丁宁:“你想不想来北京?”


丁宁说:“你先问问我妈妈吧,我妈妈让我去,我就去”。 


这是丁宁的“第一次幸运”。


后来到了北京什刹海体校后,丁宁又一次被伯乐相中。


有一次训练对打时,丁宁恰好赶上什刹海体校女队主教练刘亚琴的老公周树森来接她,周树森是北京队的主教练,周指导也是一眼看中了丁宁。


世界上所有怀才不遇,都是“怀才不够”,当你真的做好准备的时候,机会自然会降临。



在北京队时,丁宁是队里年龄最小、也是唯一的外地队员。


早上出操,下午训练,晚上补课。到周六的时候,队友们纷纷回家,整个楼道里就剩下丁宁一个人。


每天晚上,她都给家里人打电话。想家之余,她还要接受枯燥而高强度的专业训练。

“如果打的不好,可能你会被退回去,所以肯定这是不想的,希望能够努力的留下来,所以一直在努力的训练。”


当年他们那帮风华正茂的孩子们,都知道打乒乓球最高的成绩可能是世界冠军,或者是奥运会冠军,只是觉得和这样的成就距离非常遥远。


当看不到远方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只有咬紧牙关,用力地往前走。


当年的丁宁,因梦而启航,并在属于自己的路上,开始了披荆斩棘之路。

 

重创与涅槃
 

13岁进入青年队,15岁入选国家队。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丁宁都是属于“极具天赋”的那一个。


然而职业乒乓球运动员这条路上的许多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


15岁那年,丁宁第一次参加全运会,在单打比赛中她3:4输掉了比赛。


下场后,师姐张怡宁问她:“你觉得你今天打的怎么样?”丁宁说,打的还可以,我觉得我尽力了,但是就是3:4输了。


她本想把这次失利归于偶然。


结果张怡宁反问她:“为什么你觉得你尽力了,打的也不错,最后输的人是你呢?”


一句话简明扼要,这就是竞技体育,追求就是极致的,任何的原由和借口都不是借口和理由。


那一刻,丁宁明白了这一点。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因为比赛中裁判的争议判罚,比赛几次中断。


情绪受到影响的她1:4输掉了比赛。


这让初出茅庐心气正高的丁宁遭受了一次重大的打击。

“第一次参加世界锦标赛,一开始本身是阳光、快乐很憧憬的状态去参赛,但是没有想到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


不过很快,这份失利的愁云就被一扫而光。


在竞技比赛的起起伏伏里,丁宁没有在荣誉里迷失,也不曾在黑暗里沉沦,而是咬牙前行,等候一束光的降临。


在经过了这“黑暗”的4年之后,她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一举夺魁,成为了国家女队历史上第5位大满贯得主。


此前的失利,全部变成了她成功的铺垫。回首这段历程,如她自己所说:

“所有的事情都是你当下所经历的,而未来是未知的, 我觉得在那样的一个过程当中,其实我觉得更多的其实是坚持不放弃。”


一个人要成功,不仅要有才华有能力,还要能“挨”能“熬”,克服失败带给自己的阴影和影响。


“涅槃”过后,即是新生。


继续挑战
 

里约奥运会之后,很多人跟丁宁说,你可以去享受一个新的生活了,急流勇退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如果继续坚持下去,随着年龄、对手各方各面的增压,路只会越来越难走。


但最后,丁宁还是选择了坚守下来。


“我觉得当时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坚守在这里很重要,因为队伍需要我。”丁宁说道。


2017年,当前任队长李晓霞离开国家队之后,丁宁被队友们票选为新任队长。


两年以来,她一直带领着她的队伍不断地前进,有低谷,有巅峰,这些经历让丁宁得到了成长。



除了作为前辈和队长的担当,丁宁的坚守,也是她从不放弃对荣誉和胜利的渴望。


人如果没有极致的热爱,就无法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而在这个过程里,丁宁的父母始终一如既往地支持着她。


2012年伦敦奥运会失利后,走出赛场,丁宁哭着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那时,曾为运动员的母亲异常冷静地告诉她:

“宁宁,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擦干眼泪,抬起头,什么都不要想了,因为你接下来还有团体的比赛,团体的比赛更加重要,你必须要这个时候抛下你所有个人的一切去打好团体比赛。”


那一瞬间,丁宁一下子就冷静下来了,快速整理好心情,投入到团体的比赛当中。


到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丁宁终于击败了所有对手,站上最高领奖台。


这一次给母亲打电话,丁宁很开心,母亲却哭得稀里哗啦。


世上很多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只有父母在乎你飞得累不累。一路走来,家人始终是丁宁坚实的后盾,不断地为她的梦想助航。


丁宁也在不断挑战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中国骄傲时刻
 

18年前,有记者问丁宁的奋斗目标,她说:“我就想参加奥运会,能为国争光就行。”


记者又问她:“打到什么份上,才是为祖国争光?”


丁宁说:“那当然就是拿金牌了。”


如今,她已然实现了当年的承诺。


遥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现场升国旗奏国歌,当全馆所有人都在大声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丁宁心中激动不已。


“那一瞬间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而且我自己当时是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她坚信,这一次国旗会因自己而升起。


“我一定要更加的努力,要更加的去进步,努力进步。当然我希望自己能够站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为国而战,然后我觉得这是我最大的期待吧。”她说。


如今,丁宁已像她崇拜的师姐张怡宁一样,拥有披戴全身的荣誉,但仍旧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进。


这是她个人的奋斗,是球队火炬的传承,更是中国乒乓球将再一次闪耀世界的宣言。


一路走来,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但始终不改的,是她一路前行的信念。


长帆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个东北姑娘的活法,何尝不是真正的硬核?